依托紅色資源強化黨性教育
紅色資源集中彰顯著黨的性質和宗旨,蘊含著黨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甘肅作為紅色資源大省,要立足于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挖掘利用好紅色資源,推動紅色資源有效運用于黨員干部黨性教育中,著力提高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全面認識和準確把握甘肅紅色資源。甘肅紅色資源是指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甘肅各族人民在隴原大地進行偉大斗爭所形成的偉大精神及其物質載體。一方面,要搞清楚甘肅革命遺址遺跡和紅色場館的數(shù)量、使用狀況和未來提升的空間。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發(fā)揮中共黨史學會、黨建研究會、延安精神研究會以及各類革命歷史文化研究會的核心平臺和研究骨干作用,同時統(tǒng)籌黨史研究室、黨校(行政學院)、社科院、高校以及革命紀念館等方面研究力量,按照歷史發(fā)展的線索脈絡和地域空間對甘肅紅色資源進行梳理和歸納,通過協(xié)同攻關的形式對一些重要的紅色資源進行必要的挖掘,總結概括其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形成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
大力推進紅色資源進入黨性教育課堂。一是要建設高質量課程體系。依托甘肅紅色資源開發(fā)主題明確、邏輯清晰、結構合理的黨性教育系列課程,并不斷打磨完善,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精品課程。要綜合運用訪談式、案例式、研討式、體驗式等多種教學形式,解決黨性教育教學套路化和同質化的問題,加深黨員干部對甘肅紅色文化內涵的理解,使思想受到洗禮、精神得到升華。二是要建立黨性教育基地。統(tǒng)籌謀劃好黨性教育基地的現(xiàn)場教學內容,編寫好黨性教育現(xiàn)場教學教材,設計好黨性教育現(xiàn)場教學的線路、環(huán)節(jié)和流程,安排好黨性教育現(xiàn)場教學的教師。通過講解和一幅幅圖片、一張張圖表、一件件實物、一段段視頻,使黨員干部對甘肅紅色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堅定理想信念,恪守初心使命。三是要培養(yǎng)一批有影響的名師。要培養(yǎng)一批熟悉甘肅地方黨史,善于運用甘肅紅色史料、紅色故事、紅色案例開展黨性教育的名師。要廣聚賢才,不斷擴大和充實師資隊伍,通過集體備課、進修培訓、結對幫扶等形式,促進專業(yè)教師逐步成長。還要有針對性地聘任知名學者、領導干部、先進典型作為兼職教師,增強黨性教育師資隊伍的整體實力。
完善紅色資源融入黨性教育制度機制。一是健全組織領導機制。各級黨委及其組織部、宣傳部等部門要充分認識紅色資源融入黨性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推進甘肅紅色資源研究、基地建設、教材編寫、師資隊伍建設等工作。二是健全宣傳普及機制。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崗位黨員干部的思想狀況和學習工作生活實際,由各級宣傳部門牽頭,建立宣傳甘肅紅色資源的工作機制,把甘肅紅色資源的基本內容和時代價值及時向黨員干部講清楚。三是健全融入滲透機制。要把甘肅紅色資源融入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全過程,以堅定理想信念、夯實精神支柱為核心,不斷完善專題講座、現(xiàn)場體驗、研討交流等黨性教育體系,力求取得綜合整體效果。要通過創(chuàng)作以甘肅紅色資源為題材的圖書、影視劇、歌舞劇、話劇、小品等文化文藝作品,持續(xù)推出精品力作,讓黨員干部在潤物無聲和日積月累中感受甘肅紅色資源的影響力和震撼力。四是健全考核評價機制。要把紅色資源融入黨性教育的實際情況納入意識形態(tài)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檢查督察的內容中,進一步督促各級黨委及其組織部、宣傳部、黨史研究室、黨校(行政學院)等部門把紅色資源融入黨性教育這一重要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上。
作者系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qū)宣講團赴達孜區(qū)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集中宣講
近日,西藏自治區(qū)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團在拉薩市達孜區(qū)開展集中宣講活動,向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會議精神深入人心。[詳細] -
專家齊聚攀枝花學院推動紅色文化研究新發(fā)展
11月21日,第二屆四川紅色文化學術峰會暨四川紅色精神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學術研討會在攀枝花學院召開。[詳細] -
日喀則市推動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加強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從嚴治黨、依規(guī)治黨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保障,事關黨長期執(zhí)政和國家長治久安。[詳細] -
日喀則拉孜縣打造黨員教育新引擎
近年來,拉孜縣結合農牧區(qū)黨員教育管理實際,創(chuàng)新“板凳黨課”“田間黨課”“流動黨課”三種“土味黨課”,使黨員教育更具趣味性和實踐性,確保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有實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