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色五月天乱伦,国产2021中文天码字幕,久久国产美女免费观看精品,免费一级a一片高清免费,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亚洲黄色网站www.,国产精品熟女视频二区2021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1天“躺賺”10天收益!薅羊毛機會來了,最佳操作時間就在今天!附攻略

發(fā)布時間:2022-09-29 16:15:00來源: 證券時報

  國慶假期馬上就要到了。股市的休市時間具體為10月1日-10月9日,10月10日起照常開市。

  投資者可能面對一個問題:長假期間如何做到“人閑錢不閑”?眼前就正好有一個薅羊毛的機會。國債逆回購迎來“長假賺收益模式”,一天可以躺賺10天收益!

  通常來說,每到季末、半年末、年末或者節(jié)假日,市場流動性緊張,機構往往較為缺錢。這些時間節(jié)點,國債逆回購的收益率通常會出現(xiàn)大幅上漲。而國慶假期正好趕上季末和節(jié)假日的重合,因此國債逆回購收益率上漲的概率較大。

  國債逆回購迎來操作窗口

  具體來看,國慶長假前比較好的國債逆回購操作窗口就在今天(9月29日),要想躺賺國慶長假期間的利息收入,可以在9月29日收市前完成交易。

  如果在9月29日操作一天期國債逆回購(注意具體下單時是選擇賣出而不是買入,代表將錢借出),9月30日資金可用,可以用來購買股票、基金,但是不可取出。雖然名義天數(shù)只有一天,但是由于恰逢國慶假期,資金占用日期要延長到10月9日,也就是說可以享受10天收益!

  如果在9月29日操作2天期逆回購,則可以享受11天收益。賣出3天、4天、7天期國債逆回購也是如此,計息天數(shù)為11天,長假后第一個交易日(10月10日)資金可用,長假后第二個交易日(10月11日)資金可取。

  當然,9月30日也是可以進行國債逆回購操作的,但不能享受到國慶節(jié)假期期間的利息。

  為何會出現(xiàn)國慶長假期間沒有利息的情況呢?原因在于國債逆回購實行T+0清算、T+1交收制度。根據(jù)目前滬深交易所的規(guī)定,國債逆回購的計息天數(shù)為資金實際占用天數(shù)。而資金實際占用天數(shù)為首次交收日(含)至到期交收日(不含)占用的天數(shù)。

  要弄懂這個規(guī)則,需要先明白幾個概念:

  一是首次清算日與資金首次交收日。首次清算日為交易日,資金首次交收日為首次清算日的下一交易日。

  二是到期清算日與首次清算日。到期清算日為首次清算日加上回購期限天數(shù)(按照自然日)。若到期清算日為非交易日,則延至下一交易日清算。

  三是資金到期交收日與到期清算日。資金到期交收日為到期清算日的下一交易日。

  操作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jù)今年施行的債券交易新規(guī),滬市國債逆回購的申購門檻從10萬元調整為1000元,也就是和深市一樣,申報數(shù)量均為1000元或其整數(shù)倍,交易時間為9:30-11:30、13:00-15:30連續(xù)匹配。

  那么收益如何計算呢?借款收益=資金×交易價格(即利率)/365×回購天數(shù);實際收益=借款收益-本金*傭金費率。國債逆回購雖然有手續(xù)費,但是費用很低。

  國債逆回購的操作流程和買賣股票的流程相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是向市場出借資金所以操作的時候要選擇賣出而非買入,委托賣出的價格就是年化收益率。與股票交易不同的是,逆回購在成交之后便不再承擔價格波動的風險。

  由于逆回購產品的價格一直在變動,很難確保一次就賣在最高位上,對于資金量較大的投資者來說,可以選擇分批下單。

  除了國債逆回購之外,投資余額寶和理財通等貨幣基金產品也是一個不錯的理財選擇。同樣的,如果想要享受國慶假期的收益,也要注意買入時間。以余額寶為例,T日15:00前提交買入申請,T+1日才會確認份額。就是說如果今天(9月29日)15點之前買入,那么從30日開始計息,國慶期間有收益。但是如果9月30日買入的話,則要從假期后第一個交易日才開始計算利息,這樣就不劃算了。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基金暫停申購的時間存在不一樣的情況,有些基金會提前暫停申購或者限制大額申購,具體要關注相關基金產品的公告。

  關于國債逆回購

  國債逆回購的本質是一種短期貸款。通俗地講,就是個人通過國債回購市場把自己的資金借出去,獲得固定的利息收益。與此同時,回購方也就是借款人用自己的國債作為抵押獲得這筆借款,到期后還本付息。所以逆回購的安全性等同于國債。

  逆回購中需要錢的一方稱為正回購方,也即融資方,通常是機構。這一方持有國債券,目前需要將其換成現(xiàn)金。借出錢的一方是投資者,稱為逆回購方,也即融券方,他們通常手握現(xiàn)金,尋求使現(xiàn)金增值的理財渠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