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場自身具有以自愿為基礎,和平地消除歧視、擴大合作的機制,這是我們在各種反歧視運動中特別需要重視的。
所謂歧視,是針對特定族群的成員,僅僅由于其身份或歸類,而非個人特質,給予不同且較差的對待,比如基于國家、地區(qū)、種族,性別,宗教,階層,職業(yè)等身份的歧視。
歧視從定義來說,就是不公正的,不正當?shù)?,不是基于個人品行能力的,因此,如果是基于個人特質的合理對待,就不能算是歧視。比如,要求運動員具備相應的體能,要求教師具備相應的學識,看押女犯只適合女警察,等等。
歧視雖然是不公正的,但可能具有經濟優(yōu)勢。比如,雇主只愿意接受名校畢業(yè)的求職者,這當然是一種歧視。因為他沒有考察求職者的個人能力,只是根據(jù)其歸類就做出了決定。雇主應當知道,雖然名校的優(yōu)秀人才眾多,但即使是一般大學的畢業(yè)生,甚至沒有大學文憑的人,也可能有出類拔萃者,不管是哪個行業(yè),都可能在其中淘到金子。然而,只看文憑選人的成本較低,收益較高,雇主的這種歧視可能是一種理性決策。
另一方面,如果雇主決策錯了,也就是選擇了沒有經濟優(yōu)勢的歧視,那么他承擔不利后果。比如,實際情況是,稍加考察,無需太多成本,就可以在非名牌大學的求職者中選出合格者,該雇主的競爭對手或潛在的競爭對手如果不奉行歧視策略,就能以較低的薪水(假設名校的畢業(yè)生薪酬明顯高于非名校畢業(yè)生)獲得勞動資源,由此降低產品成本,獲得競爭優(yōu)勢。
如果商家錯誤地歧視消費者,不利后果將更加直接且明顯,這等于是將客戶白白地送給競爭對手。
不過,那些有經濟優(yōu)勢的歧視,確實可能會在市場上流行,成為一種主流態(tài)度。希望憑借強制性的法律來打破這種歧視往往并不是好的選擇,比如立法規(guī)定某一族裔或某一性別須在雇員中占多少比例。首先,既然這種歧視是具有經濟優(yōu)勢的,強行打破歧視就是強行置守法的雇主于劣勢,那些能夠規(guī)避法律的,或者不受該法約束的外地外國的雇主就會占據(jù)上風,讓守法的雇主經營困難乃至破產倒閉。雇主經營困難,意味著受法律照顧的特殊雇員也會降薪甚至失業(yè),這其實是惡化了他們的處境;其次,法律規(guī)定的特權條款本意是底線(比如規(guī)定女性雇員不得少于20%),在實際中往往成了天花板,反而強化了歧視,阻礙了受歧視者的提升。
那么,有經濟優(yōu)勢的歧視是不是就成了市場上固化的現(xiàn)象呢?并非如此。前面已經說過,歧視究其定義而言,就是不公正的,不正當?shù)模粌H在道德上不正當,在經濟上也是不正當?shù)?,只是因為識別成本的因素而沒有顯現(xiàn)出來。
如果市場主流奉行歧視,那么這恰恰為那些具有企業(yè)家精神,具有警覺性的人提供了套利的機會。只要他能以較低成本發(fā)現(xiàn)那些被歧視的人的真正價值,并加以利用,他就能賺到純利潤。這可能是偶然間無意的發(fā)現(xiàn),也可能是改進了識別的方法或技術。一旦他成功,其他人也會向他學習,從而逐漸消除歧視。
對于被歧視者而言也是同樣,關鍵是要努力降低潛在的交易對手或合作伙伴的識別成本,讓他們能夠輕松地辨識出他/她并不是被標簽化的那類人。這也需要創(chuàng)新、警覺,需要企業(yè)家精神。
由于信息不對稱的普遍存在,由于人是有著偏見和情緒的不完美生命體,不管是在什么樣的國家,什么樣的社會制度下,形形色色的歧視都很難完全消除。但自由市場自身具有以自愿為基礎,和平地消除歧視、擴大合作的機制,這是我們在各種反歧視運動中特別需要重視的。
?。ㄗ髡呦滴髂厦褡宕髮W講師)
-
郁建興:構建“智慧農批” 優(yōu)化城市管理
北京新發(fā)地農產品批發(fā)市場暴發(fā)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多個轄區(qū)街道,初步判斷是由人際傳播或物品環(huán)境污染引起的感染所致。 [詳細] -
甘犁、路曉蒙:提升消費先要做好這幾件事
隨著國內經濟活動的恢復,居民消費也在穩(wěn)步回升,但需求端的恢復程度仍然明顯不及生產。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