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利用行政職務或學術地位壓制不同學術觀點”“嚴禁違規(guī)將科研任務轉包、分包他人”“防止和反對科研領域的‘圈子’文化”……近日,中辦和國辦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直指當前科研領域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并著眼長效機制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可操作的具體舉措,積極回應了廣大科研工作者和社會公眾的呼聲和期待。
從錢學森到鄧稼先,從屠呦呦到黃大年,一代又一代中國科學家滿懷理想信念,勇攀科學高峰,在拼搏奮斗、攻堅克難中形成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獨特的精神品格和氣象,推動我國科技事業(yè)實現(xiàn)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fā)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試航,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水上首飛,北斗導航向全球組網(wǎng)不斷邁出堅實步伐……中國在一些科學研究的前沿方向開始進入并行、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tǒng)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
但是,也要看到,我國科研領域不同程度地存在浮夸浮躁、弄虛作假、急功近利等現(xiàn)象。研究灌水、論文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不時見諸報端,一些論文集中撤稿事件令人震驚。一些科技工作者盲目追求名利和各種“帽子”,專做短平快的項目,自動“屏蔽”失敗風險大、研究周期長但科學價值相對較高的基礎性研究;還有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混圈子、拿項目、“算”經(jīng)費上面,心沉不下來,冷板凳坐不住,硬骨頭不愿意啃……這些問題阻擋了科技強國的建設步伐,一些惡性和極端事件損害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的聲譽,透支了公眾對這一群體的信任。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chuàng)新版圖、重塑全球經(jīng)濟結構。反觀國內,我國正面臨著新舊動能轉換的嚴峻挑戰(zhàn),而且基礎科學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要想在國家與世界發(fā)展的歷史性交匯期實現(xiàn)同頻共振,而不是擦肩而過,亟須繼續(xù)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學風和作風建設,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chuàng)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
如何直面問題,迎難而上,《意見》以問題為導向,提出一系列舉措,并制定了短期和中期的改革目標,足見黨和國家對科技創(chuàng)新問題的關注之深,解決問題的決心之大。夯實創(chuàng)新之基,激活創(chuàng)新活力,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覺踐行、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科技工作者群體要自覺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激濁揚清,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huán)境;各級政府要加快職能轉變,減少對科研活動的微觀管理和直接干預,正確發(fā)揮評價引導作用,改進內部科研管理,大力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勇于創(chuàng)新、嚴謹求實,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fā)展偉業(yè),就一定能匯聚起支撐科技強國建設的磅礴偉力,書寫復興征程上的新輝煌。
-
千淘萬漉只為真(人民論壇)
瑞典古生物學家雅爾維克曾用多年時間研究得出結論:總鰭魚類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四足動物祖先。[詳細] -
馬克思主義何以深刻改變中國
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中國由可能到現(xiàn)實,內蘊著中華民族近百年發(fā)展的歷史辯證法,聯(lián)結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未來。 [詳細] -
評論員觀察:加強學習,厚植黨的理論優(yōu)勢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要推動理論學習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提高運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能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