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深山藏鄉(xiāng)里的道孚民居掌墨師
均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的道孚民居(資料照片)。(道孚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供圖)
7月3日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拍攝的道孚民居掌墨師亞馬翁登。新華社發(fā)
盛夏時節(jié),在被稱作“藏民居藝術之都”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鮮水河畔,一幢幢整齊劃一、白墻棕柱的藏房,好似身著盛裝的藏族少女,點綴在天地間。
這些精巧絕倫的民居究竟是如何建造出來的?帶著好奇,記者尋訪到一位傳統(tǒng)掌墨師(木匠中修建房屋的總工程師),道孚不少民居都出自他之手。
19歲學藝,22歲收徒,54歲退休。62歲的亞馬翁登從工具袋里掏出一個跟了他大半輩子的牛角墨斗。這件“老伙計”歷經幾十年歲月,牛角被墨汁浸黑,已看不出原本顏色。
在那個物質條件并不豐富的年代,當?shù)鼐用褚罁梨诘貏莸孛埠蜌夂蛱攸c,以木材、石頭和泥土為建筑材料,打造出這樣獨特的建筑。這種建筑不僅外表精致,內部更是富麗堂皇,通常由木材穿插組合拼接而成。
亞馬翁登告訴記者,建造一座美麗的藏房要耗時三年到十年不等,花費也從幾百萬元到上千萬元不等。從備木材、石材到修建,再到全木質乃至全松木式的雕刻裝修,無處不體現(xiàn)著巧匠心思。
“精工才能出細活,才能建造出好的道孚民居。”亞馬翁登說。
在女兒胡金蓮的記憶中,父親總是特別忙,后背常常被太陽曬紅曬傷,每到夏季還會脫皮。看到周圍人對父親的尊敬態(tài)度,年幼的她也逐漸認識到父親是一位技術高超的手藝人。
每每回到家,亞馬翁登總是喜歡給家人講述一些建筑的事情。雖然只有小學三年級的文化程度,但他喜愛讀書,尤其是關于木匠的書。
胡金蓮說,這些年家鄉(xiāng)發(fā)展很快,自己和弟弟有了父輩難以想象的教育條件和環(huán)境。如今,她是一名基層干部,弟弟做了人民警察。
“我是魯班的弟子!”亞馬翁登驕傲地對記者說,“1979年我跟著從雅安名山來的漢族木匠學藝?!碑敃r19歲的貧窮少年面對如此精湛的技藝,被深深吸引。
亞馬翁登介紹,道孚民居頗具藏民族特色的同時,還深度體現(xiàn)中國藏漢融合的歷史和民族團結的精神。從傳統(tǒng)的“波孔”(傳統(tǒng)藏房)逐步發(fā)展為藏漢深度融合后改良的藏民居,后者在外觀上具有藏族特色,在榫卯結構上傳承了魯班工藝。
現(xiàn)在雖然退休了,亞馬翁登仍常常跑到縣城的建設工地上看施工隊蓋房子,既向同行學習最新的建筑技藝,也向他們傳授自己幾十年來積累的經驗。
川西高原天氣變化無常,剛剛還是艷陽高照,這會兒又烏云聚集,吹起風來。每到這種時候,亞馬翁登總喜歡從工具袋中取出牛角墨斗,一遍又一遍地擦,這些老習慣一直未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甲居藏寨,翻開便是一部童話
很多年來,甲居藏寨始終靜悄悄地藏在橫斷山脈中,任時間流淌,謹守著自己的原始和神秘。翻開它,便是翻開一部童話。[詳細] -
四川丹巴碉樓與趕馬人的愛情傳奇
丹巴碉樓至少有上千年歷史,主要集中在大小金川及大渡河上游兩岸的村寨、山脊和要隘處。這些倚山而立的碉樓,是一個民族原始的思維構架,它昭示著悠遠的時光和蒼黃的歷史,也恒久守護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園地。[詳細] -
從抵觸到稱贊,一棟新材料藏房的民本考量
2月5日9時30分左右,放晴的天空一片湛藍,太陽升過鐵礦溝山脊,把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麻孜鄉(xiāng)菜子坡村村民汪青家的藏房照得通亮。[詳細] -
高空拍攝灑落在川西高原的“白色珍珠”
6月23日,記者來到距成都800公里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鄉(xiāng)城縣,用鏡頭記錄了海拔3000多米高原上的白色藏房,猶如一串串白珍珠灑落在人間。[詳細]
- 陳吉寧:深入落實市黨代會精神努力推動創(chuàng)新發(fā)展取得更大成效
- 清涼送給首都建設者
- 北京石景山區(qū)小區(qū)卡口智能查驗實現(xiàn)全覆蓋
- 朝陽區(qū)和平街街道綜合行政執(zhí)法隊清理"僵尸車" 還"位"于民
-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恢復開放 160余處"烽火印記"展示北京抗戰(zhàn)史
- 北京平谷區(qū)發(fā)布文創(chuàng)桃、桃花扇雪糕等多款丫髻好物
- 北京懷柔設立影視數(shù)字產業(yè)專班抓機遇
- 北京新工體將成城市新地標 發(fā)力“元宇宙” 打造數(shù)實融合新場景
- 北京新一輪消費券來襲:餐飲補貼1億元,住民宿可打五折
- 廣西萬億元綠色產業(yè)讓林業(yè)專業(yè)學生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