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始終記得紅軍留下的話——著名愛國人士相子·益西多吉
1951年3月,相子·益西多吉擔任爐霍縣人民政府第一任縣長。(楊孝康提供)
1935年,高原的冬天,陣陣寒意。
爐霍壽靈寺的一間僧房里,幾盞油燈忽閃忽閃的。國民黨派出的“西康宣慰使”諾那呼圖克圖居中而坐,正說得唾沫飛濺。他在竭力妖魔化紅軍“要消滅宗教,消滅喇嘛活佛,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后,才最后道出此行的目的:紅軍北上將至爐霍,煽動壽靈寺脅迫當?shù)厝罕娚仙诫[蔽,堅壁清野,不準給紅軍帶路和當“通司”(翻譯)。同時組織周圍僧俗民眾武裝抵抗。其實他也沒有預料到自己圓寂前,會成為紅軍的朋友。
昏暗的燈光下,煙香繚繞。壽靈寺姆朗大法會相子(即總管)益西多吉皺起了眉頭,顯然對諾那的說法很不以為然。他接觸南來北往的漢藏回等各族僧侶、商人較多,對長征的紅軍有所耳聞,自有見解。
此時,他清了清嗓子,說道“從多方面的信息看,紅軍人多打過很多仗,戰(zhàn)斗力強,槍炮比我們多。他們只是路過,不是與藏族百姓為敵。只要給他們提供物資上的方便,是不會傷害我們的”。他還提到“目前本地格聰活佛的家廟與地方正發(fā)生沖突,再與紅軍交戰(zhàn),彼此都沒有好處,不如和談相處為好?!?他雖心存疑懼,但不主張阻擊紅軍。有幾個與會者表示贊同。但是,此刻的諾那以提供武器(100支槍及子彈)、金錢為誘餌,迷惑了不少人。相子·益西多吉的主張被奚落反對,甚至受到威脅。他心灰意冷,被迫深夜潛離寺廟,隱身于爐霍泥巴溝。
1936年3月7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一部占領爐霍,隨后擊潰地方反動武裝的阻擊,隨后總部亦遷至休整。
工農(nóng)紅軍到爐霍后,積極開展群眾工作。他們得知益西多吉的政治態(tài)度和影響力后,設法找到他的親戚,講明紅軍的相關政策,希望說服其回來。益西多吉的叔父紹古等人為紅軍的民族宗教政策所感動,認識到共產(chǎn)黨才是藏族人民的大救星,遂想方設法從中聯(lián)系。益西多吉聽了很多,自己也化裝成農(nóng)民,到縣城走了一趟,感受到紅軍與過去見過的藏軍和國民黨軍都不一樣,和老百姓親如兄弟。很快,對紅軍已經(jīng)有所了解的益西多吉應召回到縣里,得以與紅軍代表李文海(期間任中共爐霍縣委書記,后曾任中共川康省委書記)見面。
一碗熱騰騰的酥油茶,讓人暖洋洋。益西多吉與紅軍代表相見恨晚,交談到深夜。 “人以心意相投為吉,羊以水草豐美為祥”, 他當即表示愿為北上的紅軍出力。一向嚴肅的李代表高興地握著益西多吉的手,連聲說:“好兄弟、好兄弟”。自此,益西多吉通過李代表等人更多地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張,被紅軍為國為民,歷盡千辛萬苦,不怕流血犧牲,尊重藏族的習俗所感動。在紅軍代表的教誨和點撥下,他開始有了新的認識,以其特殊的身份,不遺余力地宣傳共產(chǎn)黨和紅軍的政策,使更多的人覺悟過來。
益西多吉目睹紅軍的困難,遂以家中的糧食,以及牛、馬等支援紅軍(紅軍當時給有收據(jù)),在僧俗群眾中引起較大反響。
益西多吉的妻兄曲吾太藏文嫻熟,性格開朗,對紅軍也很有好感,即受派與其叔父紹古一道為紅軍做宣傳聯(lián)絡工作。他們攜益西多吉的親筆信以肺腑之言爭取了朱倭覺日、甘孜大金等寺廟。
那一日,紅軍到達覺日寺時,全寺僧眾早早就列隊迎接,號聲、螺聲齊鳴,彩旗繽紛,香煙繚繞。紅軍還特別準備了一些禮品,用紅布包好,送到寺里。寺廟主持老扎日活佛把紅軍領導迎進寺內(nèi),命眾僧為紅軍首長讓座添茶,氣氛極為融洽。此后,覺日寺和朱倭的頭人讓屬下給了紅軍力所能及的支援。多位紅軍首長都到過覺日寺,雙方來往密切,共商事宜。
紅軍在爐期間紀律嚴明,官兵一致,尊重藏族風俗習慣,團結(jié)各界人士,特別是與李代表的相處,知曉了很多紅軍長征的道理,使年輕的益西多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對家人說?!斑^去見過的軍隊里哪里有紅軍這樣善良、公正、愛護百姓的兵,老天有眼,他們會有好報的”。
1936年4月的一天,在工農(nóng)紅軍的幫助下,爐霍縣新生的紅色政權——博巴政府成立。政府委員有益西多吉、澤仁貢布、洛澤仁、馮青云、阿刀、澤窩、雍中降澤、曲登澤仁、仁真志瑪、阿呷、羅光德、羅成章、貢布拉熱、邱特澤仁、蘭子安等。益西多吉被選為主席,副主席為洛澤仁、澤仁貢布。紅軍代表指導和協(xié)助博巴政府的工作。爐霍縣博巴政府在老街、朱倭建立了兩個區(qū)博巴政府,在宜木、瓦達、瓦角、棒達、雄雞嶺等地建立了八個鄉(xiāng)博巴政府。在他們的領導下,各級博巴政府開展了積極有效的工作,為紅軍北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雍仲洛吾等繪巨幅唐卡《紅星照耀雪域》局部 喜饒尼瑪提供
益西多吉派紹古等動員聽信謠言外出躲避的村長、保正和百姓回來。例如派斯木扎交的貢布吞珠去新龍縣動員回斯木頭人,保正頂增彭錯,派雅德的甲貢布去朱倭卡勒山上喚回雅德頭人,保正德洛等。這樣,宜木頭人村長羅絨次召為首的不少人也先后回來了。在李代表的協(xié)助下,區(qū)、鄉(xiāng)博巴政府部署了支援紅軍如何籌備糧食、牲畜、草料、羊毛等具體任務。當時個別地方發(fā)生搶劫紅軍征糧人員的事件,益西多吉同副主席棒達的澤仁貢布等人分別到沿途各地宣傳,基本上制止了類似搶劫事件的發(fā)生。
一九三六年四月的一天晚上,李代表突然通知益西多吉去見紅軍朱德總司令。據(jù)悉朱總司令是從甘孜到爐霍參加紅軍運動會的,聽聞益西多吉的事,頗為贊賞。朱總司令高興地與他親切握手,贊揚他為支援紅軍所作的努力,希望他繼續(xù)為人民做好事。朱總司令談到博巴政府的工作時特別指出:目前最重要的是領導群眾搞好生產(chǎn)、解決群眾生活問題。朱總司令說:過些日子,我們就要離開這里,北上抗日。紅軍走后,傷、病員就交給你們了,你們要好好安排他們。十年以后我們一定回來。他還贈送給益西多吉錦旗一面,一張自己的照片和幾本漢文書。
紅軍離開爐霍前夕,李代表又帶益西多吉去見一位紅軍首長。這位首長就是徐向前。他對益西多吉說:你們要好好安排留下來的紅軍傷病員。你對紅軍的支援,為藏漢民族的團結(jié)所做的貢獻,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將來一定會再見面。他還送給益西多吉白銀十錠,牦牛一頭。
紅軍臨行時,益西多吉等依依不舍,與李代表共飲血酒。益西多吉將自己的一匹灰色騎馬送給了李代表。李代表則把幾張狐皮、一袋藏青果、四匹小馬送給了益西多吉,其中一匹很好的小馬讓他自己騎。李代表對他在博巴政府的工作很滿意,并再三囑咐說“我們走后,你要注意安全,我們后會有期”。
為紀念紅軍,益西多吉給這匹小馬起名“克雨”(即布谷鳥)。爐霍的名馬“相子克雨”很有名氣,曾有記者和美術工作者為它攝影、畫像,這是后話。
紅軍走時,爐霍各族群眾在益西多吉的組織下,跳鍋莊,殺牛、羊歡送,并派懂藏漢雙語的群眾為紅軍帶路。縣波巴政府為了安置和保護好紅軍傷病員,益西多吉等專門召開各區(qū)鄉(xiāng)博巴政府領導人大會,特地邀請了當?shù)赜忻牟刈逯R分子雅德頭人加朗羅絨澤仁等人,開會研究如何妥善安排紅軍留下的傷病員,定下幾條原則:
一、凡愿回原籍的紅軍,為他們準備口糧,一村轉(zhuǎn)一村護送回家。
二、凡愿領紅軍收養(yǎng)者,都可以領去,但一定要供養(yǎng)好。
三、傷重的紅軍各村集中以村為單位,由各村負責供養(yǎng)。
大家一致?lián)碜o,并大力宣傳:收養(yǎng)紅軍是積善,傷害紅軍是造孽,殘害紅軍者絕無好下場。
益西多吉立即將縣城附近的30多名紅軍傷病員集中到現(xiàn)在克日的羅絨巴燈家中(當時是空莊房)暫住,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休養(yǎng)、治療以后,化裝成挖金子的、馱茶葉的、做生意的等各種方式送了出去。他自己家中也收養(yǎng)了紅軍,還保護了一個紅軍,取藏名為扎西。
1100余名留爐紅軍得到當?shù)厝嗣窈芎玫恼樟虾捅Wo,一些人被掩護送出去,一些被妥善安置,在當?shù)匕布?,與藏族民眾結(jié)成姻緣。1950年,爐霍解放時,留爐紅軍尚有123人。
紅軍走后,反動上層、勾結(jié)地方上部分反動分子卷土重來,槍殺、迫害縣博巴政府成員。來自各個渠道的消息都表明,益西多吉因為擔任過爐霍博巴政府主席,盡管在地方上頗有勢力,但為紅軍辦過事,被國民黨政府盯上了。不久,益西多吉就以打卦所說為由,以朝拜神山、圣地為名悄悄到柯羅洞寺坐靜去了。
1937年,西康省府組織所謂“宣慰團”,前往康北。當?shù)匾恍╊^人等與益西多吉商量,借此機會出來。此后,益西多吉除擔任世襲的壽靈寺相子以外,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兼經(jīng)營商業(yè),很少過問政事。
1949年12月9日,西康省主席劉文輝宣布起義,通電西康各縣。時任爐霍縣縣長曾慎樞主持召集村長、保正、縣府成員響應起義時,益西多吉聞訊親自參加會議,積極擁護西康起義。
蘇克同志(曾任中共爐霍縣工委第一任縣委書記、第二任軍代表)回憶說:解放后,益西多吉在與他談起當年和紅軍在一起的經(jīng)歷時,仍激動不已地說:“紅軍臨走時,對留下的同志們說‘為了北上抗日。同志們一定要顧全大局。十五年后,我們一定來接你們?!瘡募t軍北上到爐霍縣解放,剛好十五年。”益西多吉在說到這些事時,堅持認為紅軍里邊,一定有預知未來的“神人”。不然,為什么回來的時間那么準確呢?
中共甘孜州委黨史研究室撰寫的《紅軍長征在甘孜藏區(qū)》中,對益西多吉給予了較高評價,認為“由于在爐霍成功地爭取了相子·益西多吉這樣一位在政教方面均有影響力的上層人士,紅軍在康北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工作有了良好的開端?!?/p>
爐霍縣解放后,相子·益西多吉成為新生人民政權的第一任縣長,在黨的領導下,為人民做了不少事。他是藏族愛國人士的卓越代表,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最好的歷史范例。(中國西藏網(wǎng) 特約撰稿人/喜饒尼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