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色五月天乱伦,国产2021中文天码字幕,久久国产美女免费观看精品,免费一级a一片高清免费,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亚洲黄色网站www.,国产精品熟女视频二区2021

中國西藏網 > 扶貧

【決勝2020】丁真之外的四川,還有它的另一面

發(fā)布時間:2020-12-07 10:1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你對四川的印象是什么?

  是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還是有著原生態(tài)美景的九寨溝?是舌尖熱辣的感覺,還是太古里的街拍?是美食紅人李子柒,還是火遍全網的“甜野男孩”丁真?是《蜀道難》,還是趙雷的一曲《成都》?

  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著不一樣的四川。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四川的另一面。

  很多人并不了解四川。這從前段時間關于丁真的家在四川還是在西藏的討論,就可以看出來。

  可能是由于太多人以為丁真家在西藏,四川的媒體還特意發(fā)了科普微博,告訴大家,“丁真的家鄉(xiāng)在四川”。丁真也在微博上寫了這樣一句話:成都到我們屋頭有600多公里,四川大得很。

  四川的確很大:直到上個月,四川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四川88個貧困縣才剛全部清零;即便是丁真所在的甘孜州理塘縣,也是今年2月才退出貧困縣序列。

  12月初,記者走進四川省最后一批退出貧困縣序列的7縣之一——涼山州昭覺縣。這里有四川的另一面。

  昭覺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和素來被冠以“天府”之稱的成都平原不同,這里包括山原、山間盆地、河漫灘地等多種地形,日照豐富,不乏高原景色。

  就如同大家在丁真直播的視頻中看到的景象,有藍天白云,也有遍地的牛糞。

  在記者走訪的很多村子,原有的農作物相對單調,常常只有馬鈴薯、蕎麥、蘿卜等。

  昭覺縣人民政府網站介紹,昭覺縣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縣,2019年全縣彝族人口占98.53%。而在1956年涼山民主改革前,大部分地區(qū)還處于奴隸制社會。

  對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才完成“一步跨千年”的人們來說,不論從思想意識還是風俗習慣上,都和東部省份的人們有著很多不同。

  由于自然、社會、歷史等諸多原因,昭覺乃至整個涼山州,都成了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在昭覺縣的阿土列爾村,2016年11月之前村民出行全部依賴17段架設在懸崖峭壁上由藤條、木棍編成的“天梯”,被稱為“懸崖村”。

  昭覺縣三岔河鄉(xiāng)三河村今天還保留著村子舊址。

  此前,人們住的是土屋,走的是土路,屋中取暖用的是煙熏火燎的火塘,“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這個村子的真實寫照。

  而在交通更為不便的解放鄉(xiāng)火普村,駐村第一書記的曾遠旭告訴記者,幾年前,村子里還是“交通基本靠走,溝通基本靠吼”。當地彝族群眾還固守著傳統(tǒng)生活習慣,甚至不乏人畜混居的情況,“有時候到老鄉(xiāng)家里去,地上都是牛糞,根本沒法下腳”。

  要讓這樣的村子脫貧,談何容易。

  但記者在今年12月看到的已不是這些停留在回憶中的景象。

  三河村按照“組團式、微田園,大聚居、小雜居”的思路,規(guī)劃了9個易地搬遷安置點152套住房。一個新的三河村已經建成。

  火普村也建起了寬敞明亮的新房,用上了節(jié)能灶,煙熏火燎的火塘漸漸淡出了人們視野。

  今年5月,部分“懸崖村”貧困戶搬入了昭覺縣的新家。在昭覺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沐恩邸社區(qū),當地人不用再依靠“天梯”出行,這里有平坦的馬路、整齊的樓房。

  搬入新家還并不是終點,要做到真脫貧、不返貧則更要下一番功夫。

  在對口幫扶下,昭覺縣四開鄉(xiāng)建成了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克服了低溫、少雨等不利條件,當地單調的作物也變得豐富起來。園區(qū)內的智能玻璃溫室大棚,實現了水肥一體與農業(yè)物聯(lián)網全覆蓋,一些蔬菜的種植采用無土栽培技術。

  據介紹,先后已有8名貧困戶,通過園區(qū)培訓后回家自主創(chuàng)業(yè),開展越夏蔬菜種植,實現畝產值8000余元。此外,園區(qū)的務工、土地流轉等也給當地人帶來收入。

  在三河村,曾經走出大山求學的洛古有格回到家鄉(xiāng),以合作社的形式,和鄉(xiāng)親們一起搞養(yǎng)殖。

  在他看來,脫貧至少讓這個村子的發(fā)展“快進”了十幾二十年。

  而在整個昭覺縣,為了讓諸多在彝語環(huán)境中長大、不太會說普通話的彝族同胞能更方便地同外界交流,當地出臺《“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全覆蓋工作實施方案》,全面推行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

  如今,已基本實現“聽懂、會說、敢說、會用”目標,幼兒逐漸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當地干部告訴記者,昭覺縣之所以在教育領域花費如此精力,就是為了讓孩子們今后能夠多看看家鄉(xiāng)之外的世界。他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改變下一代人的命運,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