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西藏文物局黨組書記尼瑪?shù)ぴ龀鱿_幕式并致辭
中國西藏網(wǎng)訊 4月9日,西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研究所以“新時代、新思想、新起點、新作為”為主題的2017年度業(yè)務工作公眾分享報告會在拉薩召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西藏自治區(qū)文物鑒定中心等相關單位150多位專家、學者、學生參加了報告會。
圖為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哈比布介紹工作情況
據(jù)悉,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2017年度在文物保護、考古調查、基礎科學研究和深化合作及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全年開展文物考古、保護設計、科研課題、文物科技等共54項,其中主動性合作、搶救性考古項目6項(發(fā)掘4項);配合國家、自治區(qū)基本建設項目考古項目25項(發(fā)掘2項);文物保護實地調研工作13項,科技保護工作3項;開展課題研究項目2項;承擔完成了“十三五”重點文物保護維修、阿里分工委舊址保護等5項文物保護工程項目勘測、方案設計及工程技術交底工作。出版《西藏文物考古研究》(第2輯)、《西藏古建筑測繪圖集》(第2輯)。
圖為著名考古專家李永憲作主旨演講
會上,著名考古學家李永憲、張建林兩位先生分別作了題為《關于西藏巖畫的幾點認識》和《遙遠的拉達克——拉達克、斯皮提、金瑙爾的佛教遺跡》的主旨演講。
李永憲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和研究現(xiàn)狀,對西藏巖畫的區(qū)域性,西藏巖畫的文化性質,西藏巖畫的圖像意義等方面,講解了個人的理解與認識。將西藏巖畫置于亞洲早期游牧文化背景中觀察其區(qū)域意義,并將西藏巖畫的圖像特征、時代特征等與高原環(huán)境相結合,指出對西藏巖畫的研究應打破學科界線。
圖為著名考古專家張建林作主旨演講
張建林認為,拉達克歷史上,新石器時代有人居住,最早居民可考的是雅利安人。西方學者認為,公元1世紀左右為貴霜王朝轄地。按照西藏說法,7世紀之前為象雄范圍。法顯沒有到過拉達克,玄奘《大唐西域記》有“迦濕彌羅”一節(jié),但不明確是否經(jīng)過拉達克地區(qū)。7世紀中葉以后,隨著吐蕃征服象雄(羊同),拉達克地區(qū)亦成為吐蕃勢力范圍。8世紀處于吐蕃向西擴張,唐王朝軍隊由中亞向南推進前沿。直到9世紀上半葉,這一地區(qū)是吐蕃的附庸國。拉達克、斯卡杜、瓦罕走廊都發(fā)現(xiàn)有吐蕃時期的古藏文刻銘。10世紀中葉,吉德尼瑪袞分封自己的三個兒子分別占據(jù)布讓、古格、拉達克,各自獨立成為小王國。但10世紀末、11世紀古格王室對拉達克行使管轄,益西沃、仁欽桑布在拉達克廣建寺廟。此后的拉達克史除了一些國王的名字,具體史實并不清楚。16世紀后半葉,拉達克王次旺南杰曾經(jīng)征服過古格、布讓、巴爾蒂斯坦。1630年,拉達克滅古格王國,1680年,噶廈政權派遣甘丹次旺攻打阿里,經(jīng)3年的戰(zhàn)爭,1684年與拉達克簽約,拉達克向噶廈政府納貢。1842年,拉達克被并入多格拉土邦,保留王室。
著名考古學家李永憲、張建林的主旨演講深入淺出,在座的專家紛紛就相關學術問題現(xiàn)場探討,氣氛十分熱烈。報告會結束后,與會專家學者學生等代表紛紛表示,整場報告會內(nèi)容豐富、簡明扼要,理論性、思想性、創(chuàng)新性強,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感到受益匪淺。(中國西藏網(wǎng) 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供稿)
圖為與會專家學者發(fā)言
圖為與會專家學者提問
圖為與會專家學者熱烈討論
-
甘肅首次普查可移動文物認定登錄195萬余件 無斷代缺環(huán)
30日,甘肅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新聞發(fā)布會于蘭州召開,五年來,甘肅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并通過國家驗收,經(jīng)認定,全省306個國有單位和24個宗教寺廟收藏有可移動文物,登錄文物423444件/套、實際數(shù)量1958351件。[詳細] -
西藏歷史文化展受歡迎
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受到歡迎。這次展覽重量級文物薈萃,特別是一些平常“芳容”難得一見的“明星文物”,引人關注。[詳細] -
外國人聽中國文物講故事
在英國利物浦世界博物館“秦始皇與兵馬俑”大型特展上,一名觀眾在銅車馬復制品前駐足。近年來,中國文博事業(yè)呈現(xiàn)出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