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西夏文獻保護修復成果展”展出
光明日報訊(記者陳雪)2月17日,“國家圖書館西夏文獻保護修復成果展”開幕式在位于天津的國圖·津灣文創(chuàng)空間舉辦,展覽全方位、立體式展示了國家圖書館藏西夏文獻保護修復成果。
本次展覽由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保護協(xié)會、財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合主辦,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北京國圖創(chuàng)新文化服務有限公司承辦。展覽分為文獻來源、文獻價值、破損情況、裝幀形式、工作模式、技術流程、項目成果等幾個板塊。據(jù)悉,該展覽已于春節(jié)前預展,將持續(xù)至2月28日結束。
2015年,國家圖書館入藏了一批西夏文古文獻。這批文獻距今七八百年,橫跨西夏和元朝兩個時期,是近百年來發(fā)現(xiàn)的數(shù)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版本與裝幀形式最多的一批西夏文獻,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部分文獻十分珍稀,如保存較為完整的西夏童蒙讀物《新集碎金置掌文》為國內罕見,西夏諺語集《新集錦合辭》更為國內首件,另有寫本《三才雜字》及品類豐富的西夏文佛經。
據(jù)介紹,這批西夏古文獻入藏時狀態(tài)極差,普遍存在撕裂、缺損、水浸、污損、粘連、板結等多重病害,表面附著大量谷物、泥沙、塵土、毛發(fā)等雜物。據(jù)文化行業(yè)標準WH/T22-2006《古籍特藏破損定級標準》,約有85%可認定為一、二級破損。從2017年起,在中國古籍保護協(xié)會和財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和公益資助下,這批彌足珍貴的西夏文獻由國家圖書館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實施了保護性修復,由老中青年修復師組成的修復團隊,于2022年10月完成了130余冊(件)西夏文獻的搶救性修復工作。
浩如煙海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字古籍,為我國各民族實現(xiàn)文化融通互鑒,塑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基因圖譜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這批西夏文獻經修復后漸趨完整、文本清晰、煥然一新,不僅為學界打開了一扇嶄新的文獻之門,也為世人展現(xiàn)了一段段塵封的歷史記憶,將極大地推動國內外西夏學研究。此外,參與項目的國圖青年修復師的技藝亦得到迅速提升,極大地推進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