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發(fā)現!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現千年繁華
人民網開封9月28日電(侯琳琳)9月28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平臺發(fā)布開封北宋東京城州橋遺址重大考古新成果:北宋州橋重見天日,實證開封“城摞城”,首次揭示了北宋東京城內大運河形態(tài)。
由于戰(zhàn)亂和黃河泛濫,歷史上開封曾多次被泥沙掩埋,如今城下自下而上依次埋藏著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東京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城、清開封城,州橋遺址的發(fā)掘,揭開了開封城下這6座古城的神秘面紗。
北宋東京城州橋遺址位于今開封市中山路與自由路十字路口南約50米,是北宋東京城中軸線御街與大運河(汴河段)交叉點上的標志性建筑。
州橋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間(780—783年),因在州之南門故名“州橋”,五代稱“汴橋”,宋代改稱“天漢橋”,因“正對大內御街”,又名“御橋”。后經金、元、明修繕、改建使用,至明末崇禎十五年(1642年)被黃河洪水灌城后的泥沙淤埋。《東京夢華錄》記載:“州橋正對大內御街……其柱皆青石為之,石梁石筍楯欄,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馬水獸飛云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御路也?!?/p>
州橋遺址發(fā)掘出的重要遺跡主要有州橋、汴河河道和河道南北兩岸的宋代石壁。最西側為明代早期的州橋,州橋東側有明代晚期修建的小型青磚拱橋,州橋東側的汴河兩岸發(fā)現有宋代的大型石壁雕刻。
在汴河的發(fā)掘過程中,發(fā)現了大量的文化遺物,絕大多數均為各個時期的瓷器,種類繁多,來源廣泛。在河道底部發(fā)現有宋代船只上照明使用的船燈,燈上印有我國最早的消防提示語:“慎火亭(停)水”。
截至2022年7月,州橋遺址新發(fā)現共出土各類文物標本60000多件,發(fā)現不同時期各類遺存遺跡117處,宋代堤岸石壁巨幅長卷,三尊銅像,北宋、金、元、明、清瓷器標本5.6萬余件,數量巨大,很是震撼。
州橋遺址的考古發(fā)掘,對于研究北宋東京城的城市布局結構有重大意義,為探討北宋時期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禮儀等提供了重要材料。為研究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同時,其考古發(fā)掘還原了大運河及東京城繁榮的宏大歷史場景,填補了中國大運河東京城段遺產的空白,也為我國古代橋梁建筑技術等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
此外,州橋石壁是目前國內發(fā)現的北宋時期體量最大的石刻壁畫,從規(guī)模、題材、風格方面均代表了北宋時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規(guī)格和雕刻技術的最高水平,填補了北宋藝術史的空白,見證了北宋時期國家文化藝術的發(fā)展高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