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會客廳,需要怎樣的“旁白”
■本報記者 彭德倩
“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線下打卡展覽、線上云逛博物館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休閑和社交方式。當這一過程中的公共學習需求日益迫切,現(xiàn)場解說服務水平的提升聚焦目光。
走進展覽現(xiàn)場,我們目睹人工免費講解陷入效率與質量的兩難,旁觀同一場展覽中官方與社會講解團五團競發(fā)的“混戰(zhàn)”。我們傾聽帶娃家長的苦惱,也看到電子導覽面對的內容、技術瓶頸。
博物館,城市文化的會客廳,究竟需要怎樣的“旁白”?
地點:上海博物館
人工講解與電子導覽 看似共存,實難互補
走進上海博物館,公告當日展廳公眾講解時間安排的牌子在靠墻一個不起眼處。微信公眾號上也并無相關內容,全憑參觀者現(xiàn)場詢問,無緣就會錯過。
細看公告牌——三樓:中國歷代書法館,無安排,中國歷代繪畫館,9:30,13:00;四樓:中國明清家具館,9:30,13:30,中國少數(shù)民族工藝館,10:15。
10:30,走到四樓中國少數(shù)民族工藝館門前,一塊黑色指示牌面墻而立,不一會兒,一位身穿藏青色工作服的梁姓講解員過來將牌子有字的一面翻出來,“本展廳現(xiàn)有義務講解服務”白字醒目,一對母子看到后立刻走上前詢問,講解員戴著口罩,笑眼彎彎點點頭,伸手示意,開始“1對2”講解。仔細看才發(fā)現(xiàn),她沒有戴話筒,講解時輕聲細語。
從服飾部分到飾品部分,一路講來,穿著白T恤的男孩完全被吸引,一改最初的羞澀,問出各種有趣問題。看到全套米白色的赫哲族貼花鮭魚皮男服時,一句“一件衣服需要多少條魚”笑倒了媽媽,考倒了講解員。走到擺放著蒙古族銅象棋的玻璃柜邊,他驚訝極了,眼巴巴看向講解員阿姨:“跟國際象棋長得好像??!”“你仔細觀察一下,有啥區(qū)別嗎?”講解員耐心等他看了一會兒后才一一介紹,“瞧,棋子里沒有馬,有獵狗,沒有大象,有駱駝……”
這時,在一群家長帶領下觀展的五年級孩子圍上來一起聽、一起看,接著便自然而然跟著原本的“3人組”移動,其中有個皮孩子開小差沒跟上,被媽媽一把“拎”過去聽講。此時,展館中更多人發(fā)現(xiàn)有專業(yè)人工講解服務,跟上的人越來越多,“3人組”轉眼變成了“8人團”“12人團”。在外圍的人不僅看不清展品,也聽不到講解,一個穿黃色T恤的男生這邊鉆鉆、那邊鉆鉆,還是沒能擠進人群,懊惱地回頭望著媽媽攤手。
很快,“12人團”又回到了“3人組”,一個多小時的講解結束后,講解員梁女士微笑著與母子二人打招呼道別。她即將離開展廳時,另一位年輕觀眾追出來問展覽相關問題,她也一一解答。
“看來觀眾很需要這樣的公眾講解服務,為什么不戴上話筒講呢?這樣不是效果更好嗎?”記者問。講解員梁女士回答,不戴話筒也是出于多種考量。觀展觀眾需求不同,有的希望得到專業(yè)講解,有的喜歡獨自安靜看展,若戴上話筒,可能打擾其他觀眾,也影響了感知歷史文化的整體氛圍。而若不戴話筒,每次只能服務很少觀眾。
那么,能否通過電子導覽這一新技術,讓更多觀眾獲得需要的講解服務呢?在展廳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一樓服務臺租借多語言電子導覽器,單人單次20元,親子單次30元,兩者的區(qū)別是后者設備上多插一副有線耳機。使用說明上寫著,輸入展品標簽上的數(shù)字,即可收聽講解。
回到四樓展廳,全場數(shù)百件展品,僅有10件左右的展品標簽上貼有數(shù)字。也就是說,只有約1%的展品,可以聽到語音導覽。身邊一位奶奶帶著孫女來看展,一邊看一邊嘀咕:“只有那么少能聽,真不合算,下次不要借了。”
終于找到一個可以聽的展品介紹,在設備上輸入“473”,“彝族彩繪漆餐具”7個字顯示在屏幕上,耳邊普通話男聲開始娓娓道來。比起展品標簽上簡單的品名、來源,語音導覽里的介紹有不少延伸,如詳細介紹了餐具中酒壺設計的匠心巧思。
而在一樓的“實證中國”展中,電子語音導覽設備接連遇到兩位帶娃爸爸的“吐槽”。
高先生女兒今年2年級,正站在展品“石錛”前,父女倆一人一只耳機正在聽講解,聽著聽著小姑娘就沒心思了。“我們這個是30元的親子導覽,可是好像僅僅是多了一副耳機,如果內容能結合孩子的興趣點開發(fā)一個親子版就好了?!彼f,“比如在講古代用具的時候,說說可以對應到現(xiàn)在的什么工具,這樣更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也更生動些”。
在展品“玉三叉形器”前,李先生與7歲的兒子同樣一機相連。“我想提個意見,親子版介紹展品時,能不能不要頭一句千篇一律是‘某某地方出土’,對小孩子來說這樣一下子吸引力就沒了?!彼€建議,親子版電子導覽器嘗試適配無線耳機,否則很不方便。
地點: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館
官方免費講解、社會收費講解
同框并存,五團“混戰(zhàn)”
志愿者陸陸從2015年開始參與博物館講解服務,遇見過很多觀眾,在她看來,觀展者各有所需,有的只想打卡,有的看個熱鬧,有的希望能有專業(yè)上的收獲,有的愛聽故事,甚至對講解時長的需求也各有不同。
同一展廳中,如何各取所需、互不打擾?社會第三方機構參與的個性化講解服務可以帶來怎樣的新體驗,給展覽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
9月10日下午,記者走進UCCA edge(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館)。正在舉行的《現(xiàn)代主義漫步——柏林國立博古睿美術館館藏展》布展于兩層展廳,14:30開始,包括官方免費講解、社會機構收費講解團在內的5個團,讓這里熱鬧起來。由于需要在一些畫作前停留一段時間,幾個團的動線常?!白采稀?,需要臨時協(xié)調與等待?!艾F(xiàn)在還不算擁擠,暑假的時候才是人多團也多,一眼望去全是人?!爆F(xiàn)場保安人員說。
據(jù)悉,展方在周日14:30和15:30兩個時間段提供免費講解。14:30,展覽入口處,身穿米色風衣的講解人員已經(jīng)就位,面向十多位等待已久的觀眾,從門口石柱的意義開始細說。
再往里,保羅·克里的畫作《女孩間的場景》前,8位小朋友席地而坐,專心聆聽,他們和身后的家長一樣,每人耳朵上都有一副無線耳機,面前,一位身穿西裝的男老師講得眉飛色舞,舉著平板電腦一幅幅展示作品??吹胶⒆佑凶欢ǖ拿珙^,他鼓勵道:“你們讓我看到一流的展覽,就有一流的觀眾。”
過后查詢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社會機構收費帶看展的課程。觀展時長安排105分鐘,非會員活動價格為438元一大一小(不含展覽門票)。
在展廳的另一邊,戴著紫圍裙的劉麟正領著兩個小娃娃看展,從“不能越過止步線”教起。
劉麟的同事,一頭醒目綠發(fā)的黃玥霖則帶著幾位戴耳機的大人,正說著畢加索那幅《綠指甲的朵拉·瑪爾》。她的“學生”,一身藍裙的沈女士說,“黃老師講得特別好,我跟著他們‘劉老師家’好多年了”。據(jù)了解,這個展覽的跟團價格為親子398元/組,成人228元/人,時長165分鐘。
“劉老師家”是劉麟和黃玥霖于2015年聯(lián)合創(chuàng)立的美術館公共教育研學機構。2004年起,兩人先后進入專業(yè)藝術領域工作,積累了十多年的美術館展覽策劃及公共教育經(jīng)驗。
8年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他們將帶團規(guī)模定位在“親子每團8組以下,家長與孩子分開看展,互不干擾的精小團”觀展模式。一個負責帶少兒團、一個負責帶成人團。前者設置觀展任務書,理出清晰的脈絡,通過問答討論,讓孩子更好地沉浸在藝術的海洋中;后者更加注重展覽全面性概念和觀眾獨立思考的引導,按照策展路線,將藝術家前期后期的風格變化與背景連接起來講。面對同一幅作品,兩個團的講解內容和方式完全不同。不少孩子從少兒團跟到了成人團。
社會機構帶看展服務是否會影響展館秩序?對于這個問題,劉麟認為雙方加強溝通、交流,不但不影響,還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東一美術館觀眾較多,館方會提前與有預約的機構協(xié)調,稍稍錯峰。朵云軒展館有不少美術培訓機構帶來學生觀展教學,對此,館方還會免費提供空間,讓參觀者看完展后,可以馬上進行一些繪畫實踐,加深對藝術的理解。
“這個市場是非常被看好的。2016年開始就陸續(xù)有三四家風投來問,不過我們認真考慮后都回絕了,因為滿足不了他們提出的條件?!眲Ⅶ胝f。風投注資最關心的是“能否復制”“能否高盈利”。他和黃玥霖覺得,目前自己在做的是個性化的美術館公教,一展兩詞(少兒版和成人版)都是現(xiàn)做,沒辦法使用模板。另一個顧慮是擔心失去選展的客觀性、自主性。黃玥霖說,不希望因為過度追求商業(yè)利益而只做“流行”的展,目前的模式下,收入“夠交社?!本涂梢粤?。
對于未來他們所要面對的行業(yè)競爭。兩人認為,機構和品牌會越來越多,營銷也會越來越“狠”。當盤子越來越大,觀展講解質量和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如何保證,是一個重要問題。(解放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