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巷口有舞臺 街角來“競藝”
光明日報記者 馬躍華
金秋時節(jié),徐徐晚風帶來絲絲涼意。家住廈門湖里區(qū)的陳瓊,晚上七點準時下樓,去欣賞街頭的音樂會。
陳瓊是個音樂會迷。過去為了方便實時掌握優(yōu)質演出訊息,光手機里相關的App就裝了6個。她說:“自去年開始,家門口定期舉辦音樂會。街頭音樂會的品質一點不輸于小型演出。音樂會上常常能發(fā)現(xiàn)粉絲數(shù)量幾十萬的網紅音樂人、樂隊駐場,有時甚至能遇見專業(yè)歌手、原創(chuàng)制作人?!鄙泶┹p便運動服,往家樓下的草坪上一坐,陳瓊就開始了她的幸福時光。她說:“下班聽聽音樂會,釋放工作壓力,撫慰疲憊的心,好不自在!”
市井長巷,聚攏來是煙火,攤開來是人間。街頭藝人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由來已久,已成為城市風景的一部分。讓藝術走進生活,讓生活更有藝術。近年來,廈門致力于推動街頭文化工作,為街頭藝人施展才華提供平臺,進一步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將優(yōu)秀的街頭藝術打造成城市的文化名片。
“流浪歌手”持證上崗
來自東北的孫治平,自稱是“流浪歌手”。兩年前,他開始在鼓浪嶼上持證上崗。“報了名,經過考核后被錄取、持證上崗,整個過程對我而言像做夢一樣,我的努力換來了屬于自己的舞臺?!睂O治平說道。
近年來,廈門各區(qū)文化館紛紛開始招募和選拔街頭藝人,民間高手各顯神通,帶來形式多樣的表演。樂隊表演、閩南語彈唱、傳統(tǒng)篆香、講古……廈門刮起了一陣街頭藝人“選秀”熱潮。通過“選拔+考核+培訓”的模式,這些街頭藝人實現(xiàn)了持證上崗。通過對其表演時間、表演地點、音響音量,以及著裝、表演曲目等細節(jié)提出要求,進一步規(guī)范了街頭表演行為,提升了表演水準,增加了街頭藝人收入。
來自重慶的游客遲昭君說:“走在廈門中山路綻放三角梅的街巷口,悠揚的西洋管弦樂余音繚繞;沿街小攤,一片小小的棕葉在棕編手藝人手里化作栩栩如生的蟲魚鳥獸;駐唱樂隊與游客頻頻互動,街頭藝術讓廈門這座城市的美更精致、更有層次、更有溫度?!?/p>
音樂愛好者與職業(yè)選手同臺競技
近年來,隨著街頭藝人管理工作的推進,廈門街頭藝人點位越來越多,表現(xiàn)手法越來越豐富。不少有藝術才能的市民們看著心癢癢,也想上臺“露一手”。
當前,廈門街頭文化系列活動·市民大舞臺在各區(qū)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此次活動招募對象不限年齡,不限性別,表演形式包括音樂舞蹈類、戲曲曲藝類、雜技魔術類、繪畫創(chuàng)作類及其他適合進行街頭表演的群眾藝術載體。該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活躍了廈門街頭的文化藝術,壯大街頭文化藝術表演隊伍。
在此次集美區(qū)街頭藝人招募評選活動中,47歲的集美區(qū)后溪人黃境滄脫穎而出。黃境滄不僅是廈門快1線BRT的駕駛員,還是一名答嘴鼓非遺傳承人,擅長多種樂器。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總有一天我有屬于我的天……”日前的活動現(xiàn)場百余名民間音樂愛好者,在古地石廣場齊聲唱起周杰倫的歌,共同追憶青蔥歲月。
每周六晚,在古地石廣場都會上演周末主題音樂會。音樂愛好者陳奕雯說:“演出吸引了不少觀眾,每逢大牌明星歌曲專場,圍觀群眾都突破500人。有不少圍觀群眾還會打開手機閃光燈,跟著一起唱?!?/p>
打造優(yōu)質街頭文化品牌
近年來,廈門致力于培育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街頭文化藝術品牌,打造一批有溫度的街頭特色人文藝術景觀,為城市公共文化注入新動能。
近期,“街藝福見 因樂相逢”第十五屆閩南語原創(chuàng)歌曲歌手大賽街頭音樂季在廈門舉行。該賽事已成為閩南語歌曲乃至閩南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本屆賽事持續(xù)聚焦閩南語原創(chuàng)音樂,首次采用“閩歌唱作人+街頭展演”模式,讓閩南語歌手們走向廈門城市街頭。
賽事采用“以賽帶展”的形式舉辦總決賽,賽事20強選手攜原創(chuàng)音樂走向中山路、鼓浪嶼等歷史文化街區(qū),沙坡尾、曾厝垵、白鷺洲、山海健康步道、集美學村、澳頭藝術小鎮(zhèn)等公園景區(qū),共組織開展了19場閩南語街頭音樂展演,讓市民在逛街游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閩南語音樂的魅力。
根據(jù)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印發(fā)的《關于發(fā)展街頭文化豐富文化供給工作的總體方案》,廈門還將進一步發(fā)揮市、區(qū)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文藝團體及文化協(xié)會的作用,組織專業(yè)文藝人才率先以志愿服務方式參與街頭文藝表演,同時積極引導鼓勵各類民間文藝團體、文化資源服務機構參與街頭文化的演出,擴大街頭文化的社會參與度,開展接地氣、有溫度的群眾文化活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