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真實啟航到達藝術真實彼岸——評音樂劇《瞿秋白》
作者:鄒友開(中央電視臺原文藝中心主任)
在繁花似錦的《第八屆福建藝術節(jié)》舞臺上,福建省歌舞劇院上演的音樂劇《瞿秋白》獲得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概括起來六個字:真實、感人、新穎,做到了與今天觀眾心靈上的相通,不負文旅部“百年百部”重點作品的頭銜。
音樂劇《瞿秋白》所表現(xiàn)的是主人公瞿秋白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用生命擁抱信仰、以熱血書寫不屈的偉大人生。面對這樣一個紅色的歷史題材,編導抓住了瞿秋白投身革命直至最后被捕高唱《國際歌》英勇就義這條光芒四射的人生主線,抓住了瞿秋白與妻子楊之華的純真愛情主線。兩條主線齊頭并進,通向藝術真實的彼岸。
劇情從瞿秋白在福建長汀被俘拉開大幕,從瞿秋白被逼寫“自白書”開始,回顧了自己的革命生涯,最后尾聲第六幕,又結束在瞿秋白從容就義前夕寫的《多余的話》的遺作中。由此可見,實現(xiàn)藝術真實的第一步應該是歷史真實;第二步是藝術真實,即:融入表演、音樂、舞美、燈光、服飾和投影等高科技手段為一體的真實。在這里編導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大幕拉開,在暗夜中的廣闊海面,一條歷史巨輪緩緩前行,一段約1分鐘的投影畫面加上短短的畫外音,很快就把觀眾帶入那個黑暗的年代。緊接著,字幕“1935年,福建長汀”出現(xiàn)。這種虛實結合的結構和豐富的想象,很快就點明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時代背景。再往下看,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并不是瞿秋白在戰(zhàn)斗中被捕,而是一首聲畫有機統(tǒng)一、向往美好生活、具有福建長汀一帶地域特色而且非常動聽的情歌《哥哥出來要遠行》……這種結構真實又不落俗套;合情合理還帶有點浪漫,具有很強的可視性。同樣,在后面的幾幕中,豐富的想象和符合情感發(fā)展的虛構貫徹始終。例如,第二幕中瞿秋白參加五四運動受傷后想起自己翻譯的高爾基的《海燕》,已經(jīng)非常合乎劇情了,又在歌曲《海燕與我》的唱詞中,把高爾基《海燕》中的經(jīng)典詞句加入進去:“在叫喊聲里,充滿對暴風雨的渴望,在叫喊聲里,烏云聽出憤怒的力量……”非常貼切巧妙。在歌聲中,又加入了《海燕》的舞蹈,讓音樂和舞臺呈現(xiàn)更加豐富,瞿秋白的人物形象更為飽滿。
在瞿秋白的生命軌跡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一是象征瞿秋白和楊之華刻骨銘心愛情的“秋之白華”圖章,二是瞿秋白和楊之華一起翻譯《國際歌》,三是監(jiān)獄中留下的那篇訣別文章《多余的話》,四是瞿秋白英勇就義前說的“此地甚好”那句話。這些真實的事,經(jīng)過藝術加工,特別是細節(jié)的處理,感人肺腑。
“秋之白華”圖章,是瞿秋白取“秋白”和“之華”兩個人名字刻成的一枚圖章,以表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離”的純真愛情。音樂劇《瞿秋白》把“秋之白華”這場戲安排在瞿秋白被捕之后,似乎跟后面的戀愛結婚有些矛盾,但情感走向順理成章。首先是獄中的瞿秋白想念自己心愛妻子。一首《小雨沙沙》是他對愛妻的傾情訴說:“在沒有我的日子,誰為她生火,在沒有我的日子,誰為她抵擋人情涼薄……”這種鉆心的念想像清泉般從心底一涌而上,刻骨銘心。緊接著,妻子楊之華知道丈夫被捕以后,先是吃驚!迷茫!心像沉入大海一般。而后她拿出深愛的“秋之白華”圖章,想起兩個人相知相愛的往事。一曲《秋之白華》,唱出感人肺腑的心聲,不知感動了多少人。在這里,編導舍去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常理,是按情感邏輯的走向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由此產(chǎn)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音樂劇《瞿秋白》之所以感人,還因為在主人公瞿秋白身上深藏著令人敬重的夫妻情、父女情、戰(zhàn)友情和文弱書生式的革命豪情。這種情感樸實而深厚,平凡而偉大,也許沒有那么多豪言壯語,但都是真心的表白。他和妻子楊之華的愛情經(jīng)歷,堪稱經(jīng)典。他對女兒瞿獨伊的呵護,是一個父親的責任。他對戰(zhàn)友小周、張?zhí)椎臓奚?,喊出響亮的聲音,“我要用斗爭將你們的事業(yè)永遠繼續(xù)”!至于對自己,早已置之度外,吶喊要“用鮮血點燃未來!讓革命的熊熊烈火燃燒!”音樂劇結尾,在他生命進入倒計時刻,他的《多余的話》,給歷史留下一個真實的自己。他走向刑場那一刻,是那樣的鎮(zhèn)靜!那樣的視死如歸!他在槍手如林的刑場上看了看周圍的青山綠水,一邊唱著《國際歌》,一邊說“此地甚好!開槍吧!”鎮(zhèn)定自若勝過槍聲響起。一時間,槍聲湮沒在越來越洪亮的《國際歌》聲中。此時,唯有“此地甚好”四個字光芒四射,深深地刻進現(xiàn)場觀眾的腦海,一次又一次感動!
創(chuàng)新,是藝術作品的生命;新意,是藝術家的追求。音樂劇《瞿秋白》一共六幕的藝術形象,每幕都有閃回。這不是編劇導演的故弄玄虛,而是根據(jù)瞿秋白人生經(jīng)歷所采用的戲劇結構。第一幕的閃回敘事包括:瞿秋白對妻子楊之華的深深思念,楊之華對丈夫的無盡情思。第二幕閃回敘事是年輕時參加五四運動。第三幕閃回敘事有瞿秋白在莫斯科的日子和瞿秋白與楊之華一起修改翻譯《國際歌》的情感升華。第四幕閃回敘事有瞿秋白和楊之華在雨中互訴衷腸再到結婚的愛情誓言。第五幕閃回敘事有瞿秋白和楊之華在家中憧憬美好未來的情景,有瞿秋白、楊之華和瞿獨伊一家三口在莫斯科喜悅團聚的日子。第六幕閃回敘事,是瞿秋白英勇就義后《國際歌》響徹天際的悲壯場面。正是不間斷的時空變化和情感遞進,使得音樂劇《瞿秋白》的藝術結構更加完整,人物更加豐滿,情感線更加清晰,色彩更加豐富,節(jié)奏更為明快,呈現(xiàn)在非常有質感的舞美設計上,也更加新穎,更具有可視性。
其次是很有想象力的時空轉換。音樂劇《瞿秋白》在拓展舞臺時間空間上,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就拿第一幕來說,在約20分鐘時間內(nèi),經(jīng)歷了長汀圍剿、瞿秋白被捕、被審訊和妻子楊之華知道被捕后陷入深深的思念等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在這里,時空過渡非常自然,瞿秋白和楊之華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深深地想念著對方,一條真愛的情感線把兩個時間空間緊緊地連在一起,既縮短了時間,又深化了主題,拓展了規(guī)定時間空間內(nèi)導演所要表達的戲劇內(nèi)涵。
閃回式戲劇結構的舞臺藝術對導演在時空轉換上提出更高要求。在第四幕中,導演巧妙地把相愛和結婚兩個不同時空組織在閃回式結構中。接下來,在第五幕中,又巧妙地把戰(zhàn)友的犧牲、妻子的勸慰和全家在俄羅斯的團圓都組織在閃回式的結構中,時空跨度雖然很大,但前后銜接流暢,符合觀眾的欣賞心理,主人公的情感線進一步升華,實現(xiàn)了從寫實到寫意的完美融合。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6日 1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